綜所稅扣除額調高 98年實施 500萬戶將受惠
【記者陳美珍、蘇秀慧╱台北報導】
行政院賦改會昨(14)日達成決議,中產階級降稅案,確定98年元月起實施。
綜所稅薪資、標準、教育與殘障等四項扣除額全數調高,總計釋出250億元減稅利益,受惠家庭約500萬戶。行政院預計周四(16日)審查相關的所得稅法修正草案,預計年底前完成修法。
此一降稅案以選擇標準扣除額的單身受薪者為例,減稅利益最少2,160元; 最多可達1.44 萬元。
被視為共識度最高的綜合所得稅扣除額降稅案,因降稅對象為中產階級,昨天無異議快速獲得賦改會委員同意,將儘速修法。
調高綜合所得稅扣除額的範圍包括:
一、薪資所得特別除額:由7.8萬元提高至10萬元。
二、標準扣除額: 單身者由4.6萬元調高為6萬元;有配偶者則由9.2萬元調高為12萬元。
三、殘障特別扣除額:由7.7萬元調高為10萬元。
四、教育學費特別扣除額: 由每戶2.5萬元,修正為每人獨享2.5萬元。
以薪資所得為主要收入來源的家庭,家中有殘障扶養親屬或在大專院校就學的子女者,都可以獲得減稅利益。
財政部估算,以單身適用13%稅率的薪水族,並選擇標準扣除額報稅者為例,調高扣除額將可帶來的減稅金額共4,680 元。
除四項扣除額減稅對象符合政府照顧中產階級政策,無異議獲得通過,期末報告建議增列單親家庭扣除額、殘障失能者照護費扣除額等,因稅收損失過大,且未形成減稅共識,決議留供行政部門下次修法參考,暫不實施。
【2008-10-15/經濟日報/A2版/財經要聞】
【台北訊】
一般車主在開車上路前,都會先為愛車購買保險,車險要怎麼買才能經濟又實惠?一般來說,車險各附加險種保費大同小異,真正差異較大的是「車體損失保險」保費,應該如何投保才能以最經濟的預算,買到最理想的保障。
國泰產險發言人陳謹洲協理建議,車主在投保前,可先檢視一下自己的用車習慣及可能發生的風險,例如車齡、新手駕駛、有無車庫、單一或會有多個車輛使用者等等,再評估哪個險種比較符合自己的需求,保障範圍愈大,相對的保費付出就愈多,但保障範圍也不是愈大就愈好。建議車主投保前針對自身實際的需求與產險業務員詢問最適合的保險組合,讓保障與保費間取得平衡。國泰產險針對年齡30至60歲之間,車輛單純為車主自用或與配偶兩人共用,設計「乙式限定駕駛人及丙式限定駕駛人車體損失保險」,保障範圍與乙式及丙式完全相同,車體險保費卻可以便宜35%。
修車期間提供每天500元最多30天的代車費用,另外只要投保車體險就送100公里的免費道路救援服務。若同時擁有國泰人壽與國泰世華銀行救援資格者 (30或50公里),其免費拖吊公里數還可合併計算,最高可達180公里,讓出遠門的客戶距離不再是問題。(黃英傑)
【2008-10-15/經濟日報/D1版/理財天地】
【李淑慧】
經濟不景氣,物價又節節上升,想要幫愛車購買個保險,要花的錢著實不少。車險要怎麼買才能能經濟又實惠呢?如何投保車險,已經成為消費者為自己荷包把關的必修學分。
首先,「強制汽車責任險」是一定要買的。這是政府為了保障車禍受害人,強制每一個汽車車主都要購買。其實強制車險的保費不多,自小客車一年的保費僅1,000元∼2,000元,如果過去都沒有理賠紀錄,保險公司還可以酌減費用喔。
買了強制汽車責任險之後,接下來就是「任意車險」。所謂的「任意」,就是車主可以選擇購買,也可以選擇不買。
大多數車主最重是的任意車險,就是「汽車竊盜險」或「汽車車體損失險」,保障的主體是汽車本身,因為很多人都在意汽車被偷或發生車禍的毀損。不過,產險業者提醒,汽車車主最應該投保的任意車險,應該是「第三人責任險」,而且保額一定要足夠。
汽車因為失竊或車禍造成的損失,可能只有數十萬元,不過如果車主開車撞傷人,甚至對方不幸身故,若車主有肇事責任,所必須負擔的金額可能高達數百萬元甚至上千萬元。
有人可能會問:「強制汽車責任險」不是有理賠了嗎?沒錯,強制車險的確會理賠給車禍受害人,但理賠的金額非常有限,死亡保額每人僅150萬元。
有鑑於此,車主另外購買「第三人責任險」絕對有必要。產險業者表示,依照過去的處理經驗,車禍肇事最後的和解或判賠金額,大約都在500萬元以上,扣掉強制車險理賠150萬元,建議車主最好另外購買保額約300萬元以上的第三人責任險。
由於「第三人責任險」發生道德風險的機率較低,很少車主會故意製造車禍讓第三人可以領取保險金,因此,保費也比車體損失險便宜的多。以投保100萬元的第三人責任險來看,一年的保費約2,000元∼3,000元。
有了足夠的責任險保障,如果還有預算,就可以考慮購買「車體損失險」,也就是萬一發生車禍,保險公司可以理賠所有的損失。目前車險市場的車體損失險琳瑯滿目,保費差異也相當大,不過,都以萬元計算。一般而言,保障最少的丙式車險,保費最便宜,如果僅限定駕駛人,保費可以再打折。
此外,如果車主希望保障能夠更周全,汽車險中還有「竊盜險」、「乘客險」、「駕駛人傷害保險」,以及市場上最新出現的「汽車鑰匙與門鎖保險」等,當然保費繳的愈多,保障也就愈周全。車主可以看看自己的荷包與實際需求,為自己的愛車購買不同種類的車險商品。
【2008-10-12/經濟日報/C4版/新金融商品】
台北訊】
經濟不穩定、物價上漲,手頭一時較緊,保費繳不出來該怎麼辦?其實保險的本意就是在遭遇困難時,家人能夠獲得保障。如果碰到保費繳不出來,千萬不要隨意解除保險契約,保險公司提供許多變通的方法,讓保戶手頭不便時,仍能兼顧財務預算及保障規劃。
以下是保戶在遭遇經濟困難時的應變方式:
方法1--變更繳費方式保戶不妨將保費一次支付金額較大的「年繳」或「半年繳」方式,改成保費一次支付金額較小的「月繳」或「季繳」,這樣可以分攤一次繳交大額保費的壓力,同時還能維持原本保障,一舉兩得。
方法2--保費自動墊繳保戶在投保時,就勾選使用「保費自動墊繳」的方式維持契約繼續有效。換句話說,當保戶未繳納保費時,保戶同意保險公司直接扣除其保單的保單價值準備金,用來抵繳應繳的保費,以使保單繼續生效,直到該保單沒有保單價值準備金為止,這個方法也可紓解手頭一時不便的窘境。
方法3--減額繳清保戶可向保險公司申請以當時的保單價值準備金,作為一次繳清的躉繳保費,改為險種相同、保障期間相同、但保額較低的保險,這叫作「減額繳清」。例如原300萬元保障在繳費若干年後辦理減額繳清,此時雖然保障金額低於300萬元,但保單會繼續有效,也不會損失以前繳付過的保費。
方法4--展期定期保戶可向保險公司申請以當時的保單價值準備金,換成保障年限較短的定期保險,也就是保障期間縮短,但保單繼續有效。例如原本300萬元終身壽險,辦理展期定額後,300萬元的保額將縮短年限,無法保障終身。
方法5--調整保單內容部分保戶因為儲蓄型保單保費太高,因而經濟負擔太重,此時不妨考慮調整保單內容。可將儲蓄險的比重降低,改以保障為主、保費較便宜的終身壽險型保障或定期壽險,以減輕保費負擔,或是降低保險金額。
保險保障最終仍回歸到給家人一個無憂的未來,如果家庭已經面臨經濟拮据的壓力,其實此時更無法再承受任何的變故,相對上更應維持保險的正常運作,所以千萬別輕言放棄家庭保障計劃。(孫震宇)
【2008-10-14/經濟日報/A16版/致富拼盤】
【台北訊】
面對高物價,該怎麼省錢最划算,又能享有最優質服務?國泰人壽「公教團體輕鬆繳」計畫,一次滿足公教人員「壽險、意外傷害保險、重大疾病保顯、住院醫療及癌症保險」需求,每年只需繳交1,960元保費,就享有全方位保障。
在全球颳起金融風暴時,國泰人壽穩健踏實的經營理念,不但成為金融業學習典範,更是客戶最有力的保證。如日前美國雷曼兄弟爆發公司重整,引發民眾對連動債商品的疑慮,國泰人壽銷售的投資型保單,就完全沒有連結雷曼兄弟的連動債,並在第一時間由26萬名業務人員主動向保戶詳實說明,確保保戶的權益,更讓保戶安心。
國泰人壽表示,「公教人員團體輕鬆繳」計畫,同樣秉持「以客為尊」的精神,滿足公教人員在意外傷害、住院醫療與癌症保障等需求。凡是政府行政機關以及全國各級學校的教師、員工、配偶、父母與子女,都能投保公教團體輕鬆繳計畫,提高壽險、醫療保障。
值得一提的是,這項公教團體輕鬆繳計畫涵蓋了「定期壽險」、「傷害保險」、「傷害醫療保險」、「重大疾病保險」、「住院醫療保險」及「癌症 保險」等多項保障,同時還可以依據自己的需求,選擇「精算型、基本型、豐富型」的保障額度。而公教人員的雙親可選擇長青型的保障類型;公教人員的子女則可 選擇精算型與經濟型的保障類型。(黃英傑)
【2008-10-14/經濟日報/A16版/致富拼盤】
債券風險相對低
【記者游智文/台北報導】
雷曼兄弟破產掀起新一波金融風暴,連動債首當其衝,但很多人根本搞不清楚連動債是什麼東西,有人以為是債券,有人以為是保險,有人認為是基金。很多人檢視手上商品,看到有個「債」字就色變,心想也踩著了地雷了。
市場上有個「債」字的投資商品,主要有債券、連動債、債券基金等。一般而言,風險最低的是「債券」。所謂債券,就是政府、公司或金融機構為了籌措資金而發行的債權憑証。這和借據差不多,差別是債券附有利息條件,投資人可賺取債息。
債券可分兩種,政府發行的叫公債,一般公司發行就叫公司債,通常公司債主要針對法人機構發行,面額比較大,因此多數投資人所持有的,大多是由政府掛保証發行的公債,而這也是債券會被認為風險較低的主因。
公債的獲利來源是政府給的債息,照理說,只要政府不倒,就一定有獲利,就像定存一樣。但市場實際情況並非如此。為使公債更具流通性,現在多採短期附買回方式,隨時可以買賣,於是債券價值因此出現波動,利率下降,獲利較高的債券成了搶手貨,價值也就跟著增加。
至於目前出問題的連動債,基本上源自於「債券」的概念,但發行單位不是政府,也不是公司,而是投資銀行。因為是「債券」概念,所以也有「債息」概念,但發行人把這種純屬概念中的東西(或稱債息機會成本),再拿去進行投資。
為了吸引投資人購買,投資時通常會選擇買空賣空的投資方式,像選擇權一類工具。只不過高獲利就意味高風險,債息賠光也很容易。
通常保本連動債,就是萬一本來該拿到的債息「玩完了」,就告一段落,本錢仍不會受損,不過這是在發行的投資銀行安全無虞的前提,如果發行者倒閉,本錢就可能跟著石沉大海。雷曼連動債現在面臨情況就是如此。
還有一種是債券型基金,顧名思義,這是一種基金,但主要連結投資的商品是債券,特別是面額較大的公司債,由於一般投資人難以承購,因此投信公司包裝成基金型態銷售,讓投資人即便三、五千元也能進入債券市場。
由於債券型基金連結的是以債息為主要獲利來源的債券,相對波動較小,風險也因此較低。
【2008-10-11/聯合晚報/B2版/M家薪】